1.期刊論文
陳德興:〈以學生學習成果為本位的課程設計──以「哲學基本問題」課程為例〉,收於《哲學教育論評》(北京:商務印書館),第一輯,2023.3。
陳德興:〈《易傳》與老莊思想的宇宙論述背後的語言定位〉,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49卷第6期,2022.6。(A&HCI)
陳德興:〈書評:楊儒賓,《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48卷第7期,2021.7。(A&HCI)
陳德興:〈「精氣」概念在《黃帝內經》形神結構中的理論意義〉,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45卷第7期,2018.7。(A&HCI)
陳德興:〈書評:汪中江,《道家學說的觀念史研究》〉,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45卷第2期,2018.2。(A&HCI)
陳德興:〈《周易參同契》的天道思想及其易學方法的繼承〉,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44卷第12期,2017.12。(A&HCI)
陳德興:〈台灣高等教育中「科技與工程倫理」教育內涵的發展現況〉,收於《青年發展論壇》(原《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第27卷總第120期,2017.9。
陳德興:〈書評:許抗生,《當代新道家》〉,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43卷第12期,2016.12。(A&HCI)
陳德興:〈通識教育應有的倫理素養內涵〉,收於《中臺學報》,第27卷第4期,2016.6。
陳德興:〈從巫覡時代天帝的祛魅,與秦漢之際陰陽五行天道思想的形成,論「天」內涵之轉化〉,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9卷第6期,2012.06。(A&HCI)
陳德興:〈《淮南子》道論試析─以「存有論」和「宇宙論」的理域契入〉,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7卷第10期,2010.10。(A&HCI)
陳德興:〈殷周至兩漢陰陽五行思想的天人關懷〉,發表於《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6卷第12期,2009.12。(A&HCI)
2.專書
葉文冠、陳德興、黃鼎元:《科技與工程倫理》,台北:東華書局,2017.1。
陳德興 主編:《中文大學堂》,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9
陳德興 撰:《氣論釋物的身體哲學》,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1。
3.專書論文
陳德興 撰:〈「哲學基本問題課程」實施「學習成果本為評估模式」的教學設計與成效評析〉,收於 劉阿榮、關則富 主編:《通識跨域研究的新視野》,台北:師大書院,2015.12。
陳德興 撰:〈公民素養課群計畫經營實務──以國立高雄大學核心通識倫理課群為例〉,收於 徐淑瑛主編:《公民素養:跨域論述與實務》,高雄:國立中山大學,2015.10。
陳德興 撰:〈「全校課程地圖」的規劃理論與實務:以國立高雄大學全校課程地圖系統之開發經驗為例〉,收於 陳幼慧主編:《通識最前線:博雅與書院教育人文培育圖像》,台北:政治大學出版社,2013.2。
4.會議論文集
陳德興 撰:〈從氣化宇宙論與三千大千世界的論述探論老莊思想與波若經典中語言工具的義理定位〉,收於《群書治要──第四屆《群書治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群書治要》與老莊思想》,台北:萬卷樓,2024.3。
陳德興 撰:〈從先秦形上思想觀氣論釋物的三種向度〉,收於《中西哲學的人文意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大出版社,2013.11。
5.會議論文
陳德興 撰:〈老莊原始道家與大乘佛學空宗義理的語言定位之異同探析〉,發表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與財團法人台南市至善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第四屆《群書治要》國際學術研討會——《群書治要》與老莊思想」,2022.9.23-24。
陳德興 撰:〈高等教育應用倫理教育範疇與應有之重要學習成果初探〉,發表於國立高雄大學、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聯合主辦:應用倫理課程教學內涵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大學,2015.2。
陳德興 撰:〈從《黃帝內經》的身體哲學看秦漢之際倫理學問題的轉化〉,發表於華梵大學:第十三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2010.3.27-28。
陳德興 撰:〈傳統養生學的理源探析〉,發表於輔仁大學:全人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07.6.8-9。
|